【李静杰】佛教艺术的光辉:追寻法显足迹。静杰教授首先以成书于东晋时期的《法显传》入题,介绍了东晋高僧法显去往西域的求佛经历及其东归途中对东南亚诸国佛事活动的见闻。
李静杰教授分别对南北朝隋代佛教造像的谱系与样式、南北朝隋代佛教美术的图像与思想、定州系白石佛像、唐宋时期三佛图像、中原北方宋辽金时期涅盘图像、敦煌藏经洞出土五代绢画降魔图像、四川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炼图像、佛足迹图像....
《佛教艺术的光辉:追寻法显足迹》是一门深入探讨佛教艺术及其历史影响的课程。课程通过追寻中国著名佛教高僧法显的足迹,带领学员深入了解佛教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
课程目标
- 帮助学员理解佛教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历史背景。
- 通过法显的旅程,探索佛教艺术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表现形式。
- 培养学员对佛教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理解力。
- 提高学员对佛教文化和艺术遗产的保护意识。
课程内容
- 佛教艺术概述:
- 介绍佛教艺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 讲解佛教艺术在不同文化中的特点和影响。
- 法显生平与贡献:
- 讲述法显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家、求法和翻译佛经的经历。
- 分析法显对中国佛教和艺术的贡献。
- 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
- 探讨佛教艺术在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 分析佛教艺术的美学特征和象征意义。
- 佛教艺术的传播:
- 讲解佛教艺术如何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演变。
- 分析佛教艺术在东亚其他国家的传播和影响。
- 佛教艺术的现代意义:
- 探讨佛教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 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佛教艺术遗产。
-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
- 通过实地考察佛教艺术遗址,增强学员的直观感受。
- 分析具体的佛教艺术作品,提炼其艺术和文化价值。
- 佛教艺术与当代生活:
- 讨论佛教艺术如何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 探索佛教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创新。
课程特色
- 跨学科视角:课程内容结合历史、艺术、宗教等多个学科,提供全面的视角。
- 实践性强: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增强学员的实践体验。
- 文化深度:深入探讨佛教艺术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提升学员的文化素养。
适合人群
- 对佛教艺术和文化感兴趣的学习者。
- 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佛教历史和艺术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 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感兴趣的专业人士。
通过《佛教艺术的光辉:追寻法显足迹》课程的学习,学员将能够全面了解佛教艺术的历史、发展和现代意义。
课程不仅提升了学员的艺术欣赏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佛教文化和艺术遗产的保护意识。通过李静杰老师的专业引导,学员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讲师简介
李静杰,1963-4-13,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1983年9月—1987年7月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9月—1992年7月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8年6月-2002年3月于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美学美术史研究室获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8月—1989年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初级职称1992年8月—1998年5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级职称2002年5月—2007年1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高级职称2007年12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西域的概念
狭义:天山山脉以南,昆仑山以北,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
狭义西域有四个重要的文化中心:
- 和田:古代叫做于阗,是西域大乘佛教的中心
- 若羌、罗布泊:最古的时候是楼兰国的地域,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为鄯善,鄯善是移民的文化,高层是从西北印度移民而来,这里文化呈现与巴基斯坦很相近的面貌
- 吐鲁番:古代叫做高昌,此地是西域文化向东传播过程中第一个汉化的地方,然后进入敦煌经过进一步的汉化,然后传入中原。
- 库车:古代叫做龟兹,是典型西域文化的聚居地,典型的龟兹文化。
广义:通过狭义西域所到达的地方,比如《大唐西域记》,它以西域为名,但是主要记载印度的事情。
1.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duhaomu@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3.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