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课】解读中国史纲50讲

 【大师课】解读中国史纲50讲

第一个维度是时间,中国历史发生过四次重要的转型。从商周之变,经过周秦之变、唐宋之变,最终走到了从清末开始的古今之变。 另外一个维度是空间,中国历史一直是一个多元体系,包含了中原、草原、海洋,还有西域和高原。这几个空间在历史上互相依赖、互相塑造,加在一起才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 到了近代,这种空间进入更宏大的格局,中国开始和世界发生深刻的相互塑造过程。 到了最后一讲,我们终于可以试着回答一个终极问题了。那就是——究竟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人?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终极问题?因为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国的内涵在不断地演化和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加入到了世界秩序中,中国内涵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了。 今天,你去问你身边的朋友,可能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都是不大一样的。 究竟什么是中国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呢?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讲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几年前,我在欧洲旅游,坐火车时偶遇一位十几年前偷渡到意大利的中国人。他发展得还不错,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自己的小服装厂。我本想打趣他一下,就问:“你有自己的品牌吗?”结果他的答案让我大吃一惊。 这位浙江兄弟告诉我,他根本不用有品牌。因为他的小工厂只负责做剪裁,布料有别的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公司向他提供,等他剪裁完了再由当地别的中国人小工厂收走,专门负责缝制。最后还有当地其他的中国人公司来完成面向全欧洲的分销。 各个环节高度专业化分工,所有的环节都是由在欧洲的中国人完成的。 这些中国人所做的都是中低端的服装,意大利人在这个层次上完全没法跟他们竞争。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群中国人是把中国国内的供应链网络移植到了欧洲,能够同时确保效率与弹性。整个生产流程跟意大利人讲究传统手工的逻辑完全不一样。 这些中国人生产的衣服都标成Made in Italy,这也没有骗人,确实是在意大利生产的,但一般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背后具体的生产过程。欧洲的中低端服装业,就以这种匿名的方式被中国人垄断了。 这些中国人的经济活动会计入意大利的GDP,但他们的收入又有相当一部分会通过各种途径回到中国。 那次回国之后,我碰巧看到了一部纪录片,是日本NHK电视台在2011年制作的,片名叫做《意大利品牌中国人造:在时尚之都经商的华人》。 讲的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老牌纺织工业城市Prato,刚好就是我在火车上碰到的那个中国人所在的城市。片中讲到,2000年之后,Prato的中国人开始激增,到2010年前后已经达到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 就是这些中国人,完成了我前面说的服装生产和销售工作。他们的产品,你不能说不是意大利货,但和通常所理解的意大利货又不大一样。纪录片里管这个现象叫做“欧盟关税区下面的中国”。 我在非洲、东南亚也都见到了非常类似的情况。 中国人以这样一种低调的方式实现了向全世界的经济扩张,这种扩张不再简单地向世界各国出口了,而是嵌入到了各国的经济内部。 这种情况肯定会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因为很多就业机会都被中国人用各种合法的和非法的方式抢走了。 于是问题来了,对于这些海外的中国人,他们的利益,中国要不要保护呢?其中很多人的身份很暧昧,做的事又离中国太远,他们的利益和中国利益的关系似乎有些含糊。 但看微观的经济过程,会发现,这些海外中国人,跟国内的亲人通常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挣的钱可能相当大部分都回到了国内,拉动了家乡消费,拉动了中国GDP。那么,他们的各种活动究竟该被理解为中国的经济还是外国的经济?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边界。 紧跟着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些都是中国应该保护的利益,那么又该怎么保护呢?由于各种活动的边界不清晰,也就没法“虽远必诛”了。因为你不管“诛”谁,都有可能会伤到自己人。 转过头再来看看欧洲当地人的不满,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毕竟他们的工作机会被一群中国人抢走很多,于是当地人抗议、游行。当地中国人做出的一些应对,则是意味深长的。 NHK那个纪录片里,就有一位在Prato颇有成就的华人,他为了缓和当地意大利人与华人的矛盾,转过头来帮助意大利商人寻找中国的渠道。将Prato的一些虽然高端,但在中国还不知名的品牌引入中国,这种努力很有意义。 当地的意大利人之所以会陷入困境,就是因为他们在低端产品上竞争不过中国人。在高端产品上他们有优势,却没渠道,没法打开更大的市场。当地的中国人,刚好能帮助他们进入到中国这个广大市场。 于是,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占领了意大利的低端市场。然后他们再来牵线,帮助意大利人获得在中国的高端市场。这样的分工格局,各自发挥优势,商品的流动性更强,也意味着国界在经济层面上进一步消除了。 从这个案例你能看到,中国跟世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家的意义已经发生改变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重新理解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世界。只有重新理解这些问题,才能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呢?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简单地回答,那就是—— 世界枢纽 。 在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总体秩序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枢纽,把海洋与大陆这两种秩序联系起来。 中国在宏观和微观的各种层面上,都表现着这种枢纽性质。 前面说的那些海外中国人和当地经济、中国经济之间的复杂关系,就是这种枢纽位置的微观案例。前面几讲说过的双循环结构,则是宏观呈现。 为什么中国是枢纽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枢纽,离不开中国的两大特征: 一个是它的多元成分,另一个是它的超大规模性。 这种多元的超大规模性,并不是在今天,或者近代以后才突然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说到这,你大概也就明白了,我们这门课为什么要从几千年前的中国历史开始讲起。 在古代历史中,中国就是个多元体系,这个体系包含着草原、中原、海洋、绿洲、高原等多种区域。其中任何一个区域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构成部分。因为在这些区域之间,会通过各种战争的方式或和平的方式,进行长期的互动。 各个区域相互塑造,深刻地嵌入到彼此的历史当中,每一个区域在这个过程中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也因此都获得了独特的历史记忆。这些独特的记忆又都没法独立存在,因为各个区域都无法独立存在,所以各种记忆又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宏大的共享历史记忆。 我们讨论的中国历史,就是这个体系的演化史。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呈现,就是在叙述所有这些区域共享的历史记忆。 当中国历史走到清末,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的多元体系,开始加入到世界秩序中。 古老帝国开始了现代化转型。在现代化进程里,中国人历尽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和牺牲,但也收获了一种宏大的普世主义视野,并在21世纪成为世界经贸秩序当中绕不开的枢纽。 在时间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超大规模的多元体系,中国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枢纽,也是得益于中国的多元性。 中国内部有海洋,有大陆,还有海陆中介,这三大部分。 中国的海洋区域就是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有着庞大的资本和世界级的制造业能力。 中国的大陆区域就是西部地区,这里自然环境艰难,秩序脆弱,宗教气氛浓厚,像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等都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中介区域就是庞大的中原地区,这里有庞大的人口资源和市场资源,可以作为连接性力量。 这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东部海洋地区生产出来巨大的财富,中原拥有庞大人口与市场,可以作为中介,把东部的巨大财富转化为向西部大陆地区投放的秩序。 中国的海洋区域和大陆区域,又各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作为向外的接口。 这两个接口分别是香港和新疆,作为纽带,它们让中国更紧密地跟世界的海洋区域和大陆区域相联系。 香港是中国境内唯一施行普通法(又称英美习惯法)的地区,与普通法体系相对的就是大陆法体系,欧洲的大陆国家、中国等等都是大陆法系的国家。 普通法和大陆法对经济的影响很不一样,普通法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要好过大陆法。 我们以金融市场为例,在普通法地区,直接融资市场的效率,远远高于间接融资市场,大陆法地区正好反过来。 直接融资市场就是股市、债市、期货市场等等,中小投资者个人直接买卖股票、债券、期货,进行投资理财。间接融资市场就是银行,中小投资者把钱存在银行,或者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银行再代替中小投资者个人来进行投资理财。 正是由于这个差别,英国、美国这些普通法地区的中小投资者,就更愿意自己去冒险。而大陆法地区的中小投资者,则更愿意抱大腿,通过银行来理财,因为银行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更强。 我们能看到,世界上最重要的股市,都在普通法地区,比如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最重要的期货市场也在普通法地区。所以,普通法地区的资本市场更加活跃,市场深度更大,对于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力也更大。 不同国家的商人之间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如果各自的法律规定有冲突,双方也经常约定采用普通法,来保障合同的执行。 几乎可以说,普通法体系就是规范整个海洋世界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逻辑。 因此,香港就具有一种重要的二元性。一方面,它是中国这个大陆法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另一方面,它又和整个海洋世界分享着同样的普通法秩序。 中国通过香港,就有了一个与海洋世界形成无缝连接的接口。中国可以通过香港,来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反过来也可以通过香港,从国际资本市场汲取巨大的力量。 再来看看新疆,新疆同样具有二元特征。它一方面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方面又与欧亚世界有着深刻的历史关联,也就是中国以西、欧洲以东的世界,包括中亚和一部分中东地区。 站在中原看新疆的时候,会觉得那是中国西部的尽头。但是,一旦你转换视角就会发现,新疆实际上是中国继续向欧亚世界投射影响力的起点,也是欧亚世界的影响力进入中国的起点。 视角的变化直接会影响你对世界的理解。 大航海时代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郊外有个海角,叫做罗卡角。在古代历史上,欧洲人认为那是大陆的尽头,再向远走是海神波塞冬的阴暗世界,没有人去了那里还能活着回来。但是到了大航海时代,罗卡角一下子成为人们去往大海的起点,成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这前后180°的大转变,并不是罗卡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人们看待罗卡角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以及人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罗卡角的一块石碑上刻着两句话“大陆到此终止,大海由此开始”。 对于新疆,我们同样也可以说,“东亚到此终止,欧亚由此开始”。 新疆是联系中国与欧亚世界的关键纽带,也正是因为新疆的存在,中国获得了与大陆世界无缝连接的接口,才能真正成就自己作为海陆枢纽的地位。 有了这种视角转换,我们也会意识到,中国在大陆区域的历史方向,并不是要发展出跟东南沿海一样发达的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而且这也不可能做到,还会对大陆区域的生态造成灾难性后果。 中国大陆区域的历史方向是,类似于西藏、新疆这样自然资源匮乏、精神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对自然资源丰富、精神资源匮乏的中国海洋区域起到平衡作用。让正在高速现代化,经常遭遇精神与物质失衡的中国,实现再均衡。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成为了世界的枢纽。但中国的现代转型还没有结束,未来仍然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所以我们要通过对历史的回望,真正理解这部漫长而又宏大的历史,去发现中国这个庞大体系的精神内涵,而不是念念不忘过去的悲情。 如果我们理解不了中国的内涵,我们也永远没法恰当地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将浪费这百年来的苦难。 一个国家能想象到的最可怕的浪费,就是对于自身苦难的浪费。 中国近年来的崛起,又间接导致了世界原有秩序的失衡。世界的再均衡,需要中国的积极主动的作为,这就需要中国进一步打开自己的视野,从全球性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的世界责任。可以回想一下那个偷渡客的小故事,对外打开视野,与对内转换视角,是同一个过程;所以,世界的再均衡与中国的再均衡,也是同一个过程。 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总结为一段话: 中国因为加入了世界秩序而获得崛起。由于超大规模性,中国的崛起将会深刻地改变,乃至重新定义世界秩序,而新的世界秩序也会反过来重新定义中国。究竟中国是谁?世界是谁?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互动过程中,持久地生成着、演化着。 中国作为世界枢纽,作为世界秩序的基础要素,只有在一个宏大的格局当中,才真正地能够实现自身。 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传承,作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国家,也只有让自己的视野和精神格局,上升到世界的高度,才配得上它的精神内涵。所谓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尽在这里。  

温馨提示:
1.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duhaomu@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3.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网站声明

给TA赞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赏
未整理

【英语学习】英语听力训练营+专题名师讲座

2018-5-10 0:00:00

未整理

【FGO】玛丽礼服-浮光溢彩之梦

2018-5-12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